[发现龙港] 解读龙港市平等片区“张家堡”【乐郊仁里,人杰地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7 14: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温州
阅读: 68967 评论: 4
本帖最后由 龙港青盲 于 2022-1-3 10:45 编辑

                                                                    解读龙港市-----“张家堡”


(一)张家堡概况及未来规划

      张家堡村名来由

     宋末与明初期间,西面薛家桥和东面杨家桥之间有张姓桥,这是张姓先祖开垦的地域,称作张家堡。明洪武26年(1393),倭寇履犯沿海,无恶不作,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原张家堡居民无奈举族迁往他乡。而族首杨万海带领杨姓村民则一直与天灾人祸作顽强斗争并坚持下来。后朝廷派兵在江口、舥艚设巡检司,金乡、蒲城设卫戍海,村民生活开始安定。杨姓村民就接收了张家堡留存的荒地进行种植。从此,张家堡、金斗河合二为一,江南居民统称之为“张家堡”,并沿用至今。


      张家堡,原分张东与张西两个行政村,张东村与张西村,今年5月重新合并为张家堡村,是龙港市平等片区中心区域的一个大村,是片区办公楼所在地,多条公路贯穿其中,位于龙港世纪新城以南5公里处,交通便利。单从地名字面解读,不少人会误认为这地方姓张,其实杨姓才是张家堡第一大姓,全村共有杨姓村民(作,怀,是同辈,世辈级,辈份依次以寿、宪.  登--为同辈,邦、观--为同辈,象,敬等辈份目前居多)约780户,3700多人口,占比全村人口80%。而张姓人口不多,另外还有个别散姓以前迁入本村居住到现在,姓氏:庞、林、吕,等等


     张家堡曾经庄园密布,有三退屋、九间、前岸、新屋等明清建筑。当年的杨家祖屋规模宏大甚是气派,门前竖有八对旗杆,大门分左、中、右三个,祖屋分前、中、后三进,院内拥有十八个院子,二百三十八间房。据传因为院里都有互通檐廊,所以即便下大雨时,走遍了这二百三十八间房身上也滴水不沾。祖屋的东侧则是三间书房,藏书颇丰,犹如一座图书馆。张家堡历来文风兴盛,可见一斑。可惜的是,杨氏祖屋在40年代毁于一场空前大火,断垣残壁,只剩下几间房子和左右两个门台。


     张家堡,自赵宋南渡以来,素有“关西巨族,昆邑名区”之称。“门前仓,后面仓,仓盈南北;杨家桥,张姓桥,桥通东西”。村有十三座石板桥,金斗河上就有六座,实是“江南之最”。张家堡古有金斗河、杨家墩、分银池、镇龙湾、狮子坟、鲤鱼潭、龙口舌、棋盘园、月池、银井等“十景”,清代奉直大夫杨配篯族人曾赋诗云:鳌江南面小村庄,金斗河流世泽长。龙镇一湾桃浪暖,鲤潭两岸稻花香。波澄银沼欣垂钓,桥锁月池喜泛觴。五百年来思祖德,杨家墩在水中央。而清朝诗人李上珍则称张家堡真乃“乐郊仁里,人杰地灵”。


      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张家堡村委正竭力打造“人文张家堡”,计划投资152万对“分银池”进行提升改造,中心老街立面改造统一设计统一装修300间,生态停车场2座,30个停车位,大小公园3座共计3000平米,综合整治计划上报投资总额1600万。今年已经启动道路“白改黑”1200米。着力发展纺织产业,培育大棚蔬菜种植,工农业齐头并进。党建引领人文乡村振兴——龙港“张家堡”,正在向“村美民富”的明确目标砥砺前行!


      

(二)双牌坊——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牌坊的史实故事

    孝女坊,为故贡生杨焕长女、杨新诠(系方成松聘妻)而立。杨焕(1770—1810),又名杨天秩,字思聪,号照斋,公长女,适象冈方成松,未嫁,因父疾不起,遂以身殉。


     节孝坊,为故监生杨植存妻章氏而立。据《民国平阳县志》:“杨植之妻章氏,居张家堡,年十六归植存”。杨植患重病,其妻章氏向天祈求以身代夫死,后杨植去世,章氏才二十七岁,谨守妇道,奉姑育子,乡人“咸称其孝”。

    

(三)杨家墩与杨家桥

     南宋之时疾病盛行,夭折小孩甚多,先民为了掩埋小孩尸体,而提防野狗刨食,就开挖了一个四面环河的土墩,而此墩为杨姓人所有所用,故称原张家堡为“杨家墩”。元朝中叶,金斗河东,杨家墩西,架有一座五孔石板桥,遂称原张家堡为“杨家桥”。


   

(四)杨氏宗祠与杨府殿

     张家堡杨姓,自明朝中晚期迁入后繁衍生息,为弘农郡四知堂杨震苗裔,属长溪杨伯玉支派。张家堡杨氏祠堂于2010年农历10月初8日重建,历时三年竣工,建筑为传统的内院式,三进两院,由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为仪门拜殿寝室三进,两进院落的东西两侧为廊亭。主体建筑布列在中轴线上,廊亭布列两侧,祠堂规模颇大,宽敞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门窗雕饰、雕梁画柱,飞檐翘角,体现着沉稳大方与古色古香之风格。


    宗祠内“四知堂”中的“四知”,源于东汉太守杨震廉洁清正拒绝馈赠的故事。杨震调任东莱太守,途经昌邑,邑令王密为感谢杨震过去推荐之恩,深夜怀金十斤馈赠杨震,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说:“昼夜无知。”而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不知呢?”王密听后惭愧地谢罪而别。杨姓人以“四知”为堂号,主要是弘扬祖德,启迪后昆,以“四知”作为训诫,继承清白家风,使震公“四知”精神发扬光大,流芳永世。另外,村中心桥头处有三圣庙,村西有杨府殿,村南新建基督教堂一座。


    (五)金斗河情怀

     明初,一风水先生言“开河渠道,斗字型”,则有利于旺族,于是依之所言开挖河渠,完工后就改地名为“金斗河”。故一度称之张家堡为金斗河,系村之中心河。


     微风拂过,波光粼粼,贯穿东西的金斗河曾是张家堡人酷暑游泳之地,河不算宽,不过游几个来回,也是挺吃力的。在河岸边,“打水漂比赛”正是那时经常玩耍的游戏,拾起河边的块块小碎瓦片,弯腰甩手削向水面,水面随之被劈出一个个涟漪。


    曾记否,在河岸的石头洞里或是河埠头石板之下摸河螺;潜水至河底,从深嵌在河泥里撬出的一个个大小河蚌;曾记否,平坐于河埠头上放长线用蚯蚓诱钓小鲫鱼;从河上拔起一堆堆荷花然后晒干当柴烧;曾记否,过年的时候,时常把点燃的大鞭炮扔向河中,河面忽地被炸开了一个个大漩涡。


    不见当年的农家妇女们河边或浣衣,或拉拉家常,洗涤声、调侃声、欢笑声,不绝于耳;不见当年的父辈们提着水桶拿着扁担清晨河边挑水;再也不见中老年人在繁忙一天的劳作后,喜欢蹲在或是平坐在河上桥面中央乘凉,闲聊,虽有蚊子叮咬,但丝毫没有打扰人们谈天说地的兴致。


      忘不了在金斗河,看端午龙舟竞渡;忘不了从金斗河出发,乘木船去宜山去龙港;忘不了金斗河边曾有村中盟兄弟年轻人搬凤凰牌自行车、西湖牌电视、本田王摩托车的时兴嫁妆。难忘儿时岁月,有金斗河陪伴的童年!


    (六)老街记忆

     平等老街,不长,不宽,却不乏人来人往,这里曾是乡政府驻地,有我们70后80后的成长记忆。乡政府大楼立于街道中间段,儿时每每经过,总是感觉那么神秘深严,敬而远之。由于年代久远,十年之前得以重建。


     老街上的平等电影院前,曾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约会之地。虽说看场电影的票价仅仅三五毛钱,但在那个省吃俭用的年代,看场电影,在我们的“三观”里,是一种奢侈。于是,每每学校“包场”看电影,成了我们最为期盼的时刻。


      平等老街,是我们童年的相伴,少年的时光。商店林立,是我们五毛一块钱买过冰棒的地方。时兴的老街尽头曾是河边的旱冰场,经过多次的屁股震荡,滑冰的姿势才有模有样。每每从平等中学放学归来,就迫切地约上玩伴打上一场台球,这就是我们的业余生活,荒芜的过往。如今的平等老街空了,人少了,可旧时的容颜还在,宁静而又安祥。而今再度漫步老街,仿佛它在伸出温暖的手,紧紧拉住已经老去的我们,互诉衷肠……


    (七)有两个美丽的传说

     王继母庙的传说

王继母庙,坐落在张家堡张东区域。传说汉代光武帝刘秀被王莽官兵追捕,逃到此地,在走投无路之际,恰遇一老妇人,用条围身布将刘秀全身盖住,最终才逃过一劫。后来刘秀登基称帝,派人寻找此妇人下落,幸在此地找到,确认他为继母,王姓,故称“王继母”。如今,此地还保留着一寺院与庙宇。


       分银池的传说

     分银池,坐落在张家堡张西区域。这里民间传说南宋年间,张家堡地方有个名叫杨景夏的忠实小商,去乐清经商巧遇鲸头杨老爷(名杨精义)也云游于此,于是两人结识并结拜为兄弟。从此杨景夏得到杨精义的指点,赚到了不少钱。杨景夏认为这些钱多亏是杨精义的帮助,应该分钱给他。但杨精义始终不受,杨精义想出一个主意,建造一个“分银池”,(横直各30步,池底及四周砌好石板),杨精义说将钱抛入池中,如钱浮在水面的给我,沉下水底的归你(杨景夏),杨景夏是个诚实的人,不知道杨精义已经成神,就同意造池抛钱。结果钱抛入池后全部下沉水底。后来杨景夏也修成正果,成为张家堡的杨老爷。


     (八)百年老校——平等小学

     百年沧桑,几度易名,历经风雨洗礼,承蒙几代贤达栉风沐雨,今朝书声琅琅、生机盎然。平等小学创办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私塾学堂演变而来,至今已有115年。当初由江南自治会委员杨慕份创办,命名为私立关西学堂,地址设在张家堡村后仓大夫第。


     1950年2月,人民政府接管私立关西小学,改名平等乡中心学校。1986年改名平等乡辅导小学,分管梧桥小学、余家墓小学、韩家垟小学、徐家庄小学、希贤小学、环河小学、朝阳小学、利民小学、育秀小学。完成初等教育,同时中、小学分设(中学设在陈华垟)。2000年正月,平等乡划分龙港镇管辖,学校又改名为龙港镇辅导小学。现称龙港市平等小学。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平等小学边上有售卖“五一”“大前门”“上游”香烟、糕点用纸蓬细红绳包扎的小卖部,学校前门台的石牌坊上写着“平等中心校”五个大字。两层楼的教室青砖瓦黛,中间的操场不大,却是男生们课间玩“斗脚”“滚铁环”、女生们“踢毡子”“跳房子”游戏的首选之地。当年获评“积极分子”或“三好学生”的同学,奖励的东西五花八门,有毛巾,香皂,热水瓶,杯子,瓷碗等。


   “人口手上中下”“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来了”“姐姐的胆子真大,敢从天上跳下,蓝天上花儿朵朵,也不知道哪朵是姐姐的花”“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平等小学,是村里及邻村很多7080后的启蒙之地,是学习知识的摇篮,是从一笔一画练习横、竖、撇、捺、折的母校。


      那炫吃的爆米花,那爱看的小人书,再也回不去的6070后,男生们爱玩的“公安抓特务”、女生们“老鹰抓小鸡”游戏,留恋那些年辛酸不乏乐趣的生活岁月,那么的让人唏嘘不已。时间像一杯酒植入咽喉,灌醉了多少感受;时间又像一条河没有源头,能回首却不能挽留。

     

      (九)平等电影院

      一条小河,一片田野;炊烟袅袅,爬山虎的脚。那些雕刻在轮回中,风干在岁月里,前尘往事。龙港“平等”电影院,温润一代人的成长,缱绻流去的经年,细碎的时光。


    “平等”电影院,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平等”乡村娱乐生活的缩影,其占地面积一两千平方米,门厅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座位几百个,采用五合板翻板椅。随着娱乐消费日渐丰富,电影市场受到重创,老电影院也失去了往日的繁华,进入新世纪来,空置很久,后被拆建成平等片区办公楼所在地,只留下门厅小部分,尚存至今。


        从昔日的辉煌到退出舞台,平等人对于这座电影院自是留恋不已。虽然说老电影院与如今一些影院硬件设施相去甚远。座椅不舒服,排与排间距太窄,音响效果也不好,但丝毫不会影响平等人民观影的热情,售票口常常排长队购票,放映厅座无虚席、人满为患,甚至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少林寺》、《火烧少林寺》、《南北少林》,在那个崇尚武学的八十年代,这些武侠电影自然成了我们心中最爱。而影幕中的主角,如何学成少林武功最后复仇成功,就到了“剧终”。可一部好看的电影能让我们评论上好一阵子。平等电影院放映电影也分有白天晚上一天两三场不等,一部电影则有3到4天的热播传统。即使是两三毛钱一张的电影票,很多人还是消费不起。


      于是可以免费观看的农村“露天电影”或是学校“包场”去平等电影院观影,已然是我们无比的期待。《侠女十三妹》、《南拳王》、《赛虎》、《上甘岭》这些经典老电影,虽然曾在“平等”十八个村重复再重复地晒谷场上“露天”播放,但似乎总是百看不厌。


       学校“包场”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和《两个小八路》,分别是我就读“宜东小学”和“平等中学”期间,在平等电影院观看过的电影,印象深刻:“小强”的家庭破碎,母子情深,催人泪下;炮火连天的战争时期,两个小八路所表现出的机智勇敢、献身精神,折服观众。


      电影一放,全场膝黑,银幕上硕大“五角星”形状标志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熠熠生辉。当年的电影放映员,亦是令人倾羡的职业。一部电影即使观看无数遍,放映员也要坚守放映机旁,因为时有卡片,观众难免起哄。花开一季,草木一秋。那个年代大多的放映员,早已转行。而老电影院,很多也不复存在。


      谁说不是呢,人生就像一部电影,每个人都在演绎着不同的剧情,也许很长,亦,或是很短;也许精彩,亦,或是平淡;也许平坦,亦,或许坎坷,但我们必须得演下去,因为你才是这部电影的主宰者。


(十)张家堡名人

杨配篯,字希彭,号琴溪。清太学生,咸丰时以捐献授中书科中书衔。


杨慕皋,号鹤坡。清光绪八年(1882)壬午科恩贡生。


杨佩言,号琴舟。清光渚十二年(1886)丙戌岁贡生。


杨纯瑾,字镜澄,号仲愚、愚楼。江南民团创始人。


杨悌,字子恺。清宣统二年(1910)庚戌法政科举人,官七品小京官、民国改元后任宁波、丽水地方检察厅厅长、浙江高等检察厅检察官。


杨士璋,字峨甫,系杨氏宗族中“民国留学日本五君子——杨悌、杨绳孙、杨士璋、杨宪棠、杨寿南”之一,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科毕业。曾在温州联立初级中学、温州中学、省立温州师范学校、平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任教。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


杨奔,原名杨丕衡,笔名南璎、辛夷、昧尼。民国十七年(1928)发蒙于张家堡关西小学。1950年10月任《浙南日报》副刊编辑,1978年3月至1981年8月,参加编写《汉语大词典》。杨奔一生教书育人,对学生循循善诱,充满热情和爱心。


杨忠道,我国著名数学家,专长代数拓扑和拓扑变换群。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2年,取得美国Tulane大学数学博士学位,1968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杨杰,教授,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电机系主任,中国电机事业创始人,南京中央军校中校教官。


杨甲孙,字国琛,音乐家。省立温州师范学校毕业,1956年他谱曲的《春之舞》,获全国青年舞蹈创作大赛一等奖。


杨体其,浙江大学毕业,曾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


杨慕榜,字武宗,浙江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新工艺、数控技术应用研究工作。


杨志铭,浙江医科大学函授毕业,主治医师,曾任平等乡卫生院院长。


杨宪勤,平阳师范学校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曾在龙港平等中学任教。


杨宪寿,厦门大学毕业,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上海电力学院教授。


杨邦祯,1966年入伍,历任某部队排长至团长,后转业,任职温州建设局局长。


杨利达,东北工业学院毕:,高级工程师,后留学德国。


杨立复,大连海运学院毕业,博士,高级工程师。


杨观虎,温州医科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认医学界硕士,获美国博士学位。


杨登亮,美国加州大学博士,美国科林研发技术经理。


李春梅,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美国德州A&M大学博士


杨双燕,博士


杨世锡,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小平,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学院副院长。


杨迷影,剑桥大学博士,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博导


杨为城,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国家电力行业知名专家。


杨仿仿,目前定居新西兰,著有《美国的月亮》。


杨邦锦又名杨彬,原温州大学瓯江学院院长。


杨慕添,黄浦军校第十二期毕业生,邱清兵团某部团长。


杨少华,浙江省安监局管理处处长。


杨邦月,边防武警部队中校,温州市委宣传部干部处主任。


杨作军,温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处处长。


杨作远,海军三八五六三部队少校,苍南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党组书记。


杨作静,海军某大队中校,苍南电视台副台长。


倪立咸,海军三八五六三部队中校,原龙港镇人大主席。


倪立酬,海军二十六大队少校,温州电视台总编室主任。


杨邦赞,武汉公安局特警支队二级警司。代表中国警察参加世界铁人三项大赛。


杨邦助,东阳蓝天印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华温州总商会副会长。


杨和平,温州峰邦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家堡名人资料收集,难免有所疏漏或有误之处,敬请谅解。


(注:文中部分内容照片来自当地史实、文友周宗谦及网络)

  

   2021年4月,老街和横街已经改造拓宽还未上传-后期补齐


                                                                                                                                                          

     来源:余作栋     

     编辑:龙港青盲                                                                                                                                                 

      欢迎商务及广告,新闻爆料合作。微信联系WZLG20015

     

       龙港论坛APP,龙港论坛网,民生热线版块,以贴近市民生活,服务基层百姓,反映民生民情,为龙港市民营造一个优良的舆论和生活环境为宗旨。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32.jpg
33.jpg
34.jpg
35.jpg
36.jpg
38.jpg
39.jpg
40.jpg
41.jpg
42.jpg
43.jpg
44.jpg
45.jpg
47.jpg
56.jpg
58.jpg
59.jpg
60.jpg
61.jpg
63.jpg
65.jpg
66.jpg
龙港论坛APP,龙港论坛网,民生热线版块,大事.小事.龙港事.事事关心.你说.我说.大家说.以贴近市民生活,服务基层百姓,反映民生民情,为龙港市民营造一个优良的舆论  和生活环境为宗旨。联系微信WZLG20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4
龙港青盲 发表于 2021-6-29 11: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温州
龙港论坛APP,龙港论坛网,民生热线版块,大事.小事.龙港事.事事关心.你说.我说.大家说.以贴近市民生活,服务基层百姓,反映民生民情,为龙港市民营造一个优良的舆论  和生活环境为宗旨。联系微信WZLG20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港青盲 发表于 2021-7-26 19: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温州
    龙港地区杨姓,龙港平等张家堡-杨大姓1000多户,龙港大桥边-斗门  杨姓,下埠少许--杨姓,,龙金大道-杨家宅,李家垟--少许 杨姓,平等 陈华垟 -少许杨姓,巴曹,芦浦,鉴后垟,鉴后西,鉴后东,前垟,这4个村姓杨 。
龙港论坛APP,龙港论坛网,民生热线版块,大事.小事.龙港事.事事关心.你说.我说.大家说.以贴近市民生活,服务基层百姓,反映民生民情,为龙港市民营造一个优良的舆论  和生活环境为宗旨。联系微信WZLG20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港青盲 发表于 2022-1-3 10: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王继母庙的传说

王继母庙,坐落在张家堡张东区域。传说汉代光武帝刘秀被王莽官兵追捕,逃到此地,在走投无路之际,恰遇一老妇人,用条围身布将刘秀全身盖住,最终才逃过一劫。后来刘秀登基称帝,派人寻找此妇人下落,幸在此地找到,确认他为继母,王姓,故称“王继母”。如今,此地还保留着一寺院与庙宇。

龙港论坛APP,龙港论坛网,民生热线版块,大事.小事.龙港事.事事关心.你说.我说.大家说.以贴近市民生活,服务基层百姓,反映民生民情,为龙港市民营造一个优良的舆论  和生活环境为宗旨。联系微信WZLG20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港青盲 发表于 2022-3-6 14: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龙港论坛APP,龙港论坛网,民生热线版块,大事.小事.龙港事.事事关心.你说.我说.大家说.以贴近市民生活,服务基层百姓,反映民生民情,为龙港市民营造一个优良的舆论  和生活环境为宗旨。联系微信WZLG20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浙公网安备 33038302330605号|龙港论坛 |浙ICP备19040956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复 列表 顶部